教师介绍:凌军,历史高级教师、教研组长,从教23年,2000年加盟树德博瑞,自2003年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,每年均被评为校“优秀班主任”,同时荣获师德标兵、成都市优秀教师、郫都区优秀教师等荣誉。其讲解善于把过去和现在巧妙结合,把僵化的历史知识演绎得精彩非凡。
作为校本课程,目的不仅是为提高学生学史兴趣,增加知识面,更是将它作为课堂必修教材的拓展,将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(唯物史观、时空观念、史料实证、历史解释、家国情怀)的培养作为重心与中心,这是我校历史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。
本堂课以播放赵雷民谣《成都》视频导入新课,优扬的旋律、朗朗上口的歌词,让学生喜爱不已。然后凌老师娓娓道来:“2017年有人因爱上一首歌而恋上一座城——成都,它不仅是赵雷最钟爱的城市,也是我们最钟爱的城市之一,如同所有多情的游子一样,在‘流浪’的途中,成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站点。辗转过很多地方,总会有一些他乡成为故乡。对于漂泊在外的人来说,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‘成都’,她是珍藏心中最柔软回忆的地方。今天,我们就以成都为中心,从历史的角度来品味一下‘人文成都巴蜀文化’”。
凌老师让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提前搜集相关资料,分工协作共同参与,课上分享依次讲解,第一个小组“地下成都——出土文物研成都”,精彩地讲解了宝墩文化、三星堆文化、十二桥文化、金沙遗址文化,引导学生形成认识:由于时间太久远,虽说出土了大量文物,但却缺少文献的佐证,古老成都文明与中原文明相比,显得相对独立和分散,神秘而灿烂,只能根据文物的特点来感悟巴蜀文明的历史传承性。
第二个小组“地上成都——名胜古迹游成都”,由学生扮演导游,先后为其他同学讲解了望丛祠、都江堰、琴台故径、青城山与青羊宫、文殊院大慈寺、武侯祠、杜甫草堂、望江楼、永陵墓、人民公园、大邑刘氏庄园,整个游览讲解以历史时间为序,空间位移为路线,让学生在思想上畅游成都,传递成都丰厚的历史底蕴。
通过前面二个小组的分享,成都有历史、有文化、有底蕴,那现实中的成都是怎样的?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个小组“人文成都——民俗文化品成都”,精彩演绎现实中的成都,几位同学依次讲解成都名称的由来及几次更名、老成都民俗古建筑、成都的节日风俗、成都特色文化、舌尖上的成都、成都的休闲文化等。
最后,凌老师做主题讲解,归纳总结,完成教学升华:成都的民俗,老成都的情,这里的民情风俗赋满了传承味儿,不断牵动着成都人灵魂深处的归属感,却不因时光流逝减弱。改革开放后的新成都更是充满“创新创造、优雅时尚,乐观包容、友善公益”的情怀。课程尾声,又以赵雷的歌曲结束,婉转悠扬,意犹未尽!
|